2025年7月,国货美妆品牌“花漾”推出的一款“徐闻菠萝味香水”因“气味刺鼻”“与宣传不符”被消费者集体投诉,代言人、当红流量小生鹿晗也因此陷入舆论漩涡,成为娱乐圈与商业领域交叉的又一典型案例。
事件爆发:从“夏日清新”到“化学武器”
“花漾”在宣传中强调,这款香水“前调是徐闻菠萝的清甜,中调融入茉莉花香,后调以麝香收尾,仿佛置身热带果园”。鹿晗在代言视频中手持菠萝,笑容灿烂:“这就是夏天的味道!”然而,产品上市后,消费者反馈却截然相反。网友“美妆达人小薇”在测评中表示:“打开瓶盖的瞬间,我差点被熏晕,这哪是菠萝味?分明是廉价香精加酒精!”另一位消费者则吐槽:“喷在身上,同事问我是不是带了化学武器来上班。”
随着负面评论增多,“花漾”的客服系统被挤爆,单日退货申请超过1万单。更糟糕的是,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检测报告,显示香水中“邻苯二甲酸酯”含量超标,这种物质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。一时间,“鹿晗代言毒香水”的话题登上热搜榜首,其代言的其他品牌也受到牵连,股价单日下跌5%。
深度调查:品牌急功近利,明星团队失察
记者调查发现,“花漾”为抢占“国货美妆+地方特色”的市场风口,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。前调师李明透露:“正常香水研发需要1-2年,但品牌方要求‘快、狠、准’,我们只能用现成的香精调配,根本没时间做稳定性测试。”而徐闻菠萝的“清甜”味,实际上是通过添加“菠萝醛”这种人工合成香料实现的,与天然菠萝味相差甚远。
鹿晗团队则被指责“尽调不足”。其经纪人王女士在采访中表示:“我们只看了品牌提供的检测报告,没有实地考察生产线。”而“花漾”为通过审核,竟篡改检测数据,将超标成分标注为“合格”。此外,品牌方在合同中设置了“高额违约金”,导致鹿晗团队在发现问题后不敢轻易解约,只能被迫继续代言。
舆论反噬:明星公信力遭遇危机
公众对明星代言的信任度降至冰点。网友“理性消费者老张”评论:“以前觉得明星代言至少有个基本保障,现在看来,他们只关心钱!”心理学家刘敏分析:“消费者将明星视为‘信任代理人’,一旦代言产品出现问题,就会产生强烈的被背叛感。”鹿晗的微博评论区被“退代言费”“道歉”刷屏,其商业价值评估机构将其代言风险等级从“低”调整为“高”。
行业整改:建立“代言人黑名单”与第三方监督机制
事件后,中国广告协会出台《明星代言行为规范》,要求代言人必须实地考察产品生产线,并对宣传内容承担连带责任;同时,建立“代言人黑名单”制度,对违规代言的明星进行行业禁入。鹿晗团队随后聘请农业专家和化学工程师作为顾问,在代言前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。“花漾”则被罚款500万元,并召回所有问题产品,品牌声誉一落千丈。
这场风波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:在流量经济时代,明星代言不能仅靠“人设”和“流量”,更需要专业、透明的审核机制;而品牌方若想真正赢得市场,必须回归产品本质,而非依赖炒作和明星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