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看到,作为打拐题材,该剧想要通过不同视角呈现打拐的方方面面,即使是32集的剧集,但依然体量有限,不可能囊括所有。但该剧却并未做好取舍,结果就是在众多元素之下,该剧就显得混乱杂糅,也未能做到精细化,就显得有些粗糙。
而从角色人物来说,自然配角要好于主角。
虽然配角没有主角自带的流量热度,但无疑通过演技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,尤其像被拐的孩子、少女,以及家庭亲人,这些角色人物都被塑造得更为鲜明个性,而演员的表演也是相当不俗。
诸如被拐孩子洛洛、小光,被拐家庭中的孙律师、章阿姨等,被拐少女杨彩云、萍娇等。
饰演这些角色人物的演员虽然并不出名,但在这部剧中都贡献了不少名场面,也是打动了不少观众。
相反,男女主这一次无疑成为了一大败笔。
一方面是角色人物本身的设定问题,另一方面就是演技表演问题。
邓妍、常锐这两个角色,除了作为警方的破案主线,另外都增加了副线。而邓妍的副线更多,寻找闺蜜林然,还要照顾章阿姨,而表哥、表嫂又是案件嫌疑人。
男主角常锐又是警二代,人贩子又与其父亲有着关联,他与父亲之间也是存在一定隔阂,另外还与被拐孩子洛洛有着一定关联。
在主线之外,附加支线本身并没有问题,可问题依然还是与整部剧一样,元素过多,并未调配好演绎好!
更何况演员的演技也并未撑起这么多的支线。
主角人物的身份关系是复杂的,可是演员的表演是单薄单一甚至生硬尴尬的。
嬉笑怒骂,在两位主角身上都表现得太过单薄,缺少层次感,没有生活感,表演痕迹过于明显。而这主要的问题还在于缺乏生活阅历与体验,在该剧中需要更为丰富深度的呈现,因为缺少阅历、体验,最终呈现的就流于表面显得肤浅,难以打动观众。
除了嬉笑怒骂,正常的神态表情可以说是始终如一,很少有着细微变化,两位演员不善于通过微表情呈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