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暑期档,一部聚焦“正当防卫”法条的现实主义悬疑剧《正当防卫》在爱奇艺“迷雾剧场”热播,并同步登陆北京卫视、东方卫视。该剧由李云亮执导,贾东岩、武瑶编剧,高叶、张鲁一领衔主演,白敬亭特邀出演,以三起跨越十四年的“正当防卫”案件为脉络,串联起法律、人性与社会的复杂纠葛,成为年度现象级法治剧。
一、双案交织:十四年悬案背后的因果轮回
故事以市检察院检察官段鸿山(张鲁一饰)办理的“被家暴女性杀夫案”为引,省检察院青年检察官方灵渊(高叶饰)介入后,发现案件与十四年前段鸿山主办的“校园防卫过当案”存在隐秘关联。2009年,北江三中学生李沐风(白敬亭饰)为保护师姐梅筝(张柏嘉饰)免受周林(牛子藩饰)性侵,失手致其死亡,段鸿山以“防卫过当”判处其四年有期徒刑,引发社会争议。十四年后,李沐风出狱后生活困顿,而段鸿山因新案陷入舆论漩涡,两人命运再次交织。
剧中通过“图书馆误杀”“江婷七刀案”“检察官反杀案”三起案件,构建起“防卫行为—法律定性—社会反响”的闭环叙事。例如,江婷(叶青饰)被丈夫长期家暴,最终捅刺丈夫七刀,第一刀或可视为防卫,但后续行为是否超出必要限度?方灵渊在调查中发现,江婷正是其中学时期霸凌自己的班长,这一设定不仅深化人物矛盾,更将“校园暴力”与“家庭暴力”的双重创伤并置,引发观众对“防卫边界”的深度思考。
二、法律与人性:在灰色地带寻找正义坐标
《正当防卫》的核心冲突在于“法律条文”与“人性本能”的碰撞。剧中多次引用《刑法》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,却通过具体案件展现其适用困境。例如,李沐风案中,周林从性骚扰升级为持棍行凶,李沐风的反击是否构成“特殊防卫”?段鸿山当年判定“防卫过当”的依据,是出于对“校园暴力升级为杀人案”的社会稳定考量,还是对法律条文的机械理解?
方灵渊的成长线则体现了新一代检察官对法律精神的重新诠释。她从最初纠结于“法律保护谁”的困惑,到最终坚持“如我被诉”的换位思考,推动案件重审。剧中一段台词直击要害:“正当防卫不是数学题,没有精确的公式。它需要考量天理、人情、国法的平衡。”这种对法律温度的强调,与2020年“昆山反杀案”等现实案例形成互文,彰显了司法实践中“激活沉睡条款”的进步。
三、社会镜像:从个体悲剧到制度反思
《正当防卫》的深刻性在于,它不仅是一部悬疑剧,更是一部社会解剖剧。剧中通过多个细节揭示“防卫过当”判决对个人命运的摧毁性影响:李沐风因犯罪记录遭社会歧视,母亲嫌弃他“丢人”;段鸿山被匿名举报后,其主办的案件当事人集体申诉,暴露“检察官终身追责制”下的司法压力;梅筝(张柏嘉饰)作为案件关键证人,因心理创伤长期沉默,最终在法庭上翻供,折射出受害者面对司法程序时的无助。
该剧还通过道具细节强化时代质感。例如,2009年“校园案”中图书馆反复出现的《好的孤独》一书,实际出版于2017年,这一穿帮镜头被观众戏称为“时代的裂缝”,却也意外成为讨论热点——它暗示着法律认知的滞后性:当社会观念尚未准备好接受“正当防卫”的合理性时,法律条文如何能真正保护公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