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海藻娱乐

《731》:以血色光影叩问历史,唤醒民族记忆的集体共鸣

2025-09-19

2025年9月18日,电影《731》以“九一八”这一特殊历史节点为背景,在中国内地、香港、澳门及海外多国同步上映。首日票房突破3.4亿元,排片占比超70%,观众中18-35岁青年占比达72.6%,成为现象级历史题材影片。影片以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的细菌实验为叙事核心,通过小人物王永章(姜武饰)的视角,揭露了冻伤实验、毒气实验、活体解剖等3000余名同胞惨遭迫害的史实。导演赵林山耗时十年,查阅超百万字文献,复刻1943年出土的劳工铁锹、731部队原始实验报告等细节,甚至邀请731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,确保每一帧画面“有史可依”。

影片采用“克制的暴力美学”,将血腥镜头压缩至0.3秒内,转而通过受害者颤抖的手部特写、血指纹染红的实验记录纸等意象传递暴行。例如,王志文饰演的日本军医松井,在解剖台上以“不致命的切割线”实施活体解剖,其颤抖的手术刀与空洞眼神,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异化。这种处理方式既避免猎奇化,又让观众在窒息感中感受到历史的重量。青年观众在首映礼上掩面落泪,91岁细菌战幸存者观影后哽咽:“电影里的情节,和村里一模一样。”

《731》的争议始于上映前。2025年7月,影片因“内容敏感”被传撤档,引发B站修复版《黑太阳731》弹幕量暴增3000倍,年轻人以“弹幕悼念”表态:“不怕直面血痂,只怕连直视的资格都被剥夺。”最终,影片顶住压力如期上映,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反响。俄罗斯、韩国等曾受731部队迫害的国家媒体盛赞其“为人类共同记忆而战”,而日本右翼势力则试图抹黑其为“反日宣传”。这种撕裂恰恰印证了影片的价值——当历史真相触及利益集团时,争议本身即是对遗忘的抵抗。

《731》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抗遗忘的战斗。导演赵林山为还原731部队的“死亡工厂”,在东方影都搭建了1:1实景基地,甚至从731遗址采集土壤用于拍摄。姜武为饰演被实验的东北农民,短期内减重15公斤,在片场坚持“只吃半饱、赤脚行走”,直面“历史现场”时多次情绪失控。王志文则研究东京医科大学保存的军医日记,模仿“压抑式发声法”,与心理医生合作构建“道德崩溃模型”。这种“体验派”表演,让角色从史料中“活”了过来。

最新文章

《阿凡达3:火与烬》情感浓度超前作,卡梅隆妻痛哭4小时证言

未分类

 

阅读19095

《阿凡达3:火与烬》颠覆善恶二元论,纳美文明暗藏人性深渊

影视

 

阅读10773

巩峥亮相国际电影节红毯,携新作《边城烽火》引全球关注

未分类

 

阅读18544

巩峥主演电影《破局者》开机,转型硬汉挑战高难度动作戏

未分类

 

阅读18002

巩峥获封“朝阳禁毒宣传大使”,十年公益路再添新章

未分类

 

阅读11360

京ICP备2022014624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