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5日,由李少红执导的缉毒剧《围猎》登陆爱奇艺与腾讯视频,首播四集即以“非典型刑侦剧”姿态引发热议。与传统刑侦剧聚焦宏大叙事不同,该剧以“市井人性”为切口,通过缉毒警察与毒贩的双向命运轨迹,勾勒出后冰毒时代禁毒斗争的复杂图景。
一、叙事革新:从“英雄史诗”到“人间烟火”
《围猎》摒弃了刑侦剧常见的“单元案模式”,转而采用双线叙事:一条是缉毒警察杨一鹏(王阳饰)带领团队追捕制毒师牟森(俞灏明饰)的跨度三年行动,另一条是“毒二代”多仔(张宥浩饰)从误入歧途到成为线人的救赎之路。这种结构不仅展现了警方“围猎”的战术智慧,更通过多仔的视角揭示毒品如何摧毁普通家庭——其父亲因制毒被捕后,母亲改嫁、妹妹辍学,自己沦为毒贩马仔的轨迹,成为无数“毒二代”的缩影。
导演李少红在采访中强调:“禁毒一线没有现场,警察必须像侦探一样潜入市井生活。”剧中,杨一鹏伪装成码头“镇哥”,顶着啤酒肚在街边吃炒粉的场景,与牟森在城中村阁楼研制新型毒品“邮票”的画面交替出现,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。这种“去英雄化”的叙事策略,让缉毒警的形象从“神坛”回归“人间”:杨一鹏会因女儿生病错过抓捕行动而自责,老缉毒警罗仲奎(杨皓宇饰)退休后仍偷偷关注案情进展,这些细节让角色更具真实温度。
二、影像美学:胶片质感下的暴力诗学
《围猎》的视觉风格堪称“暴力美学与市井美学”的融合。定档预告中,飞车追逐戏在狭窄的城中村巷道展开,摩托车与三轮车碰撞的金属声与菜贩的叫卖声交织;火场爆破场景里,燃烧的塑料棚与飘散的毒品粉末形成诡异的橙红色烟雾;而贴身肉搏戏则采用手持镜头,摇晃的画框中,杨一鹏与毒贩在堆满纸箱的仓库缠斗,纸屑纷飞如雪。
这种美学选择源于主创对“真实感”的追求。据制片人申申透露,剧组在广东某废弃工厂1:1复刻了制毒窝点,连墙壁上的霉斑与地面油渍都经过精心设计。更值得关注的是“声音设计”:缉毒行动时的电子干扰音、毒贩交易时的暗语切口、多仔与母亲通话时的背景杂音,共同构建出沉浸式的听觉体验。正如影评人所说:“这部剧的暴力不是为了刺激,而是为了揭示毒品犯罪对普通生活的侵蚀。”
三、社会隐喻:从“围猎毒贩”到“拯救人性”
《围猎》的深层野心在于探讨“禁毒的社会成本”。剧中,警方为获取情报不得不感化多仔这样的边缘青年,而多仔的挣扎折射出原生家庭破碎、教育缺失等社会问题。当杨一鹏对多仔说“我们永远是两个世界的人”时,镜头切换至多仔在毒枭面前坚定回应“我们从来不是一路人”,这种对话暗示了禁毒不仅是法律行动,更是对失足者的社会救赎。
该剧对“灰色地带”的刻画尤为大胆。毒枭牟森并非脸谱化反派,他会给手下马仔发加班费,会在研制毒品失败时暴怒砸实验室,这些细节让人性复杂度超越善恶二分法。而警方内部也存在分歧:年轻警员之安(邓恩熙饰)主张激进抓捕,老警员罗仲奎则坚持“放长线钓大鱼”,这种代际冲突反映了禁毒策略的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