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影视圈因一则选角消息炸开锅:郑晓龙筹备的新版《红楼梦》首邀孙俪出演王熙凤,却被她以“年龄与角色跨度太大”为由婉拒。这一决定不仅引发对“中年女演员生存现状”的讨论,更暴露出经典IP改编中演员选择与市场期待的深层矛盾。
拒演背后:42岁的“凤辣子”为何难立?
据知情人士透露,郑晓龙团队为新版《红楼梦》筹备三年,剧本强化了王熙凤从“管家能手”到“权力崩塌”的悲剧弧光,角色年龄跨度从18岁至25岁。而42岁的孙俪在看完剧本后坦言:“原著中王熙凤去世时仅25岁,我若靠滤镜硬凑青春感,既对不起角色,也对不起观众。”她进一步解释:“演砸了难脱骂名,演好了难超经典,横竖不讨好。”
这一决定获得不少业内人士支持。编剧汪海林表示:“中年演员强行演少女是行业顽疾,孙俪的选择体现了对职业的敬畏。”然而,也有声音质疑她“错失翻红机会”。对此,孙俪在采访中回应:“红不红从来不是我的目标,能留下被记住的角色才是演员的价值。”
选角争议:流量、演技与经典的三角博弈
随着孙俪拒演,新版《红楼梦》的选角名单迅速成为焦点。网传陈都灵因清瘦外形与书卷气被视为林黛玉热门人选,白鹿凭飒爽气质接触贾探春,李一桐则争取贾元春以适配宫廷戏份。然而,这一“年轻化”选角策略引发原著粉强烈反弹。有读者在社交平台发起联名抗议:“87版《红楼梦》的成功在于演员与角色的高度契合,新版若只追求流量,必成灾难。”
面对争议,郑晓龙在9月20日的发布会上回应:“选角会兼顾演员气质与市场接受度,但绝不会妥协于流量。”他透露,剧组已邀请红学专家参与剧本打磨,并计划在横店新建实景大观园,深挖秦可卿身世、元春暴毙等原著暗线。这一“去流量化”的承诺,让部分观众重燃期待。
行业启示:中年女演员的“破局”之路
孙俪的拒演事件,恰逢影视圈“中年女演员危机”讨论的高峰期。据统计,2025年国产剧中,40岁以上女演员担任主角的比例不足15%,远低于同期男演员的32%。然而,孙俪的职业生涯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:从《甄嬛传》的巅峰到《蛮好的人生》中上海主妇胡曼黎的突破,她通过选择差异化角色持续输出影响力。
“演员的价值不在于年龄,而在于能否让角色活过来。”孙俪在《蛮好的人生》杀青宴上如是说。这部剧中,她为演好上海角色,与导演反复琢磨沪语台词,甚至在生气时自然切换方言。这种对细节的苛求,让她在42岁时依然能凭借演技占据市场一席之地。正如影评人李星文所言:“孙俪的清醒在于,她知道自己的优势不是少女感,而是用生命体验赋予角色的厚度。”